摘要:牽手,是每位父母對孩子愛的傳遞,可每當我們握住那只溫暖的小手,是否也想過潛藏著一種危險,不適當的姿勢、不同的力度可能都會對孩子的手造成傷害,今天說說關于孩童的“橈骨頭半脫位”。

  在我們上肢損傷科(頜面骨科)門診,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景:

  家長焦急地來到門診說,寶寶在床上翻身時,突然哭鬧不止,右手不能活動。

  母親說,給兒子穿衣服時,孩子突然大哭起來,手也不能動,醫生看看是怎么回事?

  或者是,我兒子在幼兒園里被別的小朋友碰到了,起來后胳膊就伸不直了。

  又或者是,我兒子手腫起來了,胳膊也不會動了。

  關鍵詞:橈骨小頭半脫位

  我們告訴家長,這是小關節脫位了,拿著孩子的手,輕輕拉了一下,馬上就好了。

  該病醫學名稱是“橈骨小頭半脫位”,俗名“牽拉肘、保姆肘、憤怒肘”,可發于3個月-5歲兒童,發病率為1.2%,表現為局部疼痛而啼哭不止,患側肘關節半屈曲旋前位垂于體前,拒絕他人觸摸患肢,不肯舉手及用手取物。肩部、腕部及手指活動正常。仔細檢查時可發現肘前外側橈骨頭處有壓痛。由于日常生活輕微暴力即可引起發病,家長往往忽略,認為是孩子鬧脾氣,或者找不到原因,不知所措,或者被誤診為其它肘、肩部損傷而延誤處理。

  病因分析

  牽拉肘,顧名思義是牽拉傷引起,當兒童肘關節在伸直位,受到縱向牽拉所致,如穿衣或脫衣時手臂被突然上提,或小兒互相握手嬉戲斗鬧及摔跤等都可引起。幼兒的橈骨小頭尚未完全發育,沒有成人的膨大端,無韌帶和肌腱附著,僅被一條環狀韌帶所圍繞,當肘關節內收位牽拉時,易發生半脫位,通常是幼兒一只手,被成人突然牽拉所致。但需要注意,并非都因牽拉引起,摔傷也可引起發病。

  診斷要點

  一、橈骨頭半脫位的臨床表現:

  1、 上肢受到牽拉后,患兒突然哭鬧,肘部近似伸直,前臂輕度向前旋轉。患肘有時有彈響。

  2、 此時患兒拒絕使用患肢,不肯屈肘、舉臂,不敢向后旋轉前臂。拒絕他人觸摸患肢,觸動患肢時患兒哭叫疼痛。

  3、 橈骨頭處有壓痛,但是沒有明顯的腫脹,而骨折多有不同程度的腫脹。

  二、影像學檢查:X線檢查無異常表現。

  三、治療:一般采用手法復位。囑家屬抱患兒坐位,醫生面對患兒而坐,一手握傷肘,拇指摸到橈骨頭后向外后方壓捏,同時另一手握住傷肢腕部,向下適當用力牽拉,使患兒前臂整體上向后方旋轉,然后屈肘,可聽到輕微彈響,隨后癥狀消失,患肘活動自如,即復位成功。復位成功后一般不需要固定,不放心的家長可以用三角巾懸吊前臂2-3天。

  四、預防:家長應避免用力牽拉寶寶患肢,尤其是為小兒換衣服時應多加注意,避免形成習慣性脫位。

  治療方法

  復位的方法有多種,也可以配合使用。

  方法一:面對患兒,一手握住肘部,并將拇指置于橈骨頭處,另一手握住患肢手腕,在輕輕牽拉的同時,連續做數次前臂旋后旋前動作。

  方法二:體位同前,在牽拉下將前臂旋后,再屈肘。

  方法三:在牽拉下,將前臂旋前同時屈肘。旋前法可能優于旋后法。

  復位成功的標志:手法緩慢,用心感覺輕微彈響聲或彈跳感,表示橈骨頭已復位,患兒停止哭鬧,患手可屈肘至下頜。

快速連結:骨科點點讚

R74ED41585DDFG


對于腰椎間盤突出飲食如何調理沒錢沒資源,創業公司如何0成本短期內快速獲取用戶?胸越摸越軟還是越摸越硬安神補腦粥的做法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68t8w4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